INSIGHTS | 中国如何利用 "蓝碳 "实现 "净零 "未来 [Part.1]

INSIGHTS | 中国如何利用 "蓝碳 "实现 "净零 "未来 [Part.1]

by  
Seneca ESG  
- 2022年3月24日

据海南省政府官员透露,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南中心)已获准落户三亚保税港区。该中心计划于下半年开始运行,将为各类碳金融产品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与中国现有的碳市场相比,海南中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专注于开发和提供蓝碳产品。

海南省金融监督管理局将市场化的蓝碳产品纳入中心,旨在与全球成熟的碳市场接轨,推动海南蓝碳方法论成为国际标准。从长远来看,该中心将加快低碳战略的发展,实现中国碳封顶和碳中和的目标。

本文第一部分将介绍 "蓝碳 "的概念、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促成该中心在海南成立的中国政策。

什么是 "蓝碳"?

蓝碳 "一词是指在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捕获和储存的碳。该词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以区别于陆地上吸收的碳。通常,蓝碳生态系统包括海洋以及三种重要形式的沿海生态系统:红树林、潮汐沼泽和海草床。

与陆地森林和草原一样,蓝碳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的碳汇。首先,蓝色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捕获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世界主要气候科学权威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地球上有 83% 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海洋循环的。其次,沿海生态系统在植物体内捕捉和储存碳,并将其转移到土壤深处,其碳封存率约为陆地森林的 2 到 4 倍。第三,蓝碳生态系统为海洋物种提供重要的栖息地,支持鱼类资源和粮食安全,并过滤水中的污染物。这些自然服务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红树林每年可提供至少 16 亿美元的生态系统服务。

为什么中国有条件建立蓝色碳交易中心?

中国拥有约 470 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和约 18 4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在中国各省中,岛屿省份海南省的海洋面积最大,占中国领海总面积的一半。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蓝碳封存和储存方面潜力巨大。这是因为,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红树林、海草床和潮沼三种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据估算,中国沿海蓝碳生态系统每年可封存约 127 万至 308 万吨二氧化碳。红树林、海草和潮沼的年固碳能力分别为 27.16 万吨、3.2 万吨至 5.7 万吨、96.52 万吨至 274.88 万吨。

蓝色碳交易政策在海南的推广

中国自上而下探索蓝碳这一绿色金融创新工具已有十余年。国家逐步建立了岛省治理体系,建立了以蓝碳为核心的交易中心。

早在 2011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十二五 "期间的目标、政策和行动以保护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提高这些蓝色碳汇的能力为目标。该工作计划还声称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进行试点。在 12 在 "五年计划 "中,中国在全国启动了八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2015 年的 "十三五 "规划继续致力于建立碳市场和探索低碳海洋技术。2017 年,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文件,呼吁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测体系建设,并计划建立全国蓝碳交易体系。

2018年,中国发布《关于支持海南省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依法批准在海南建设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这也标志着海南设立碳交易中心的起点。

四年后的 2022 年,自然资源部发布了蓝碳核算方法标准。该标准为中国在国际碳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因为其中涉及的详细计算方法和蓝碳定价建议可以为制定全球认可的标准提供指导。

第二部分 本文将讨论国际蓝碳交易法规和机制,以及对中国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影响。

资料来源

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19/1219/67078.html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8597X15003905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3/22/WS62393531a310fd2b29e5275c.html

https://www.thebluecarboninitiative.org/about-blue-carbon#mitigation

http://www.china.org.cn/government/whitepaper/2011-11/22/content_23977426.htm

https://mp.weixin.qq.com/s/6cZlVsZuyJJmVhyOYWasmA http://www.qxkp.net/zxfw/zjsd/202106/t20210622_3439999.html

http://www.qimg.cgs.gov.cn/research/202103/t20210311_664442.html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8341877_Blue_Carbon_-_The_Role_of_Healthy_Oceans_in_Binding_Carbon

http://gi.mnr.gov.cn/202202/P020220221604671776466.pdf

立即開始使用 Seneca ESG 工具包

監控投資組合 ESG 表現,自建 ESG 框架,讓商業決策更精準。

Toolkit

Seneca ESG

有興趣?立即聯絡我們

請填寫右側表單,或直接郵件聯絡我們:

sales@senecaesg.com

新加坡辦公室

7 Straits View, Marina One East Tower, #05-01, Singapore 018936

+65 6223 8888

阿姆斯特丹辦公室

Gustav Mahlerplein 2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82 MA

(+31) 6 4817 3634

台北辦公室

台灣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7樓,106414

(+886) 02 2706 2108

河內辦公室

Viet Tower 1, Thai Ha, Dong Da Hanoi, Vietnam 100000

(+84) 936 075 490

利馬辦公室

Av. Santo Toribio 143,

San Isidro, Lima, Peru, 15073

(+51) 951 722 377

東京辦公室

1-4-20 Nishikicho, Tachikawa City, Tokyo 19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