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启动产品碳足迹计划

by  
Seneca ESG  
- 2022年1月13日

On January 5,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CAEP) released the China Products Carbon Footprint Factors Database (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 the first open, transparent, and continuously updated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ing (PCF) […]

1月5日,中国环境规划院(CAEP)发布了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数据库(China Products Carbon Footprint Factors Database),这是中国首个公开、透明、持续更新的产品碳足迹(PCF)排放系数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开发由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CCG)下设的 24 个主要机构的 54 名研究人员自愿参与。该数据库的发布为产品层面的碳足迹量化奠定了基础,对供应链中的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市场不断发展以满足监管机构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该数据库为实现全国统一的 PCF 提供了可能,并有可能启动中国的绿色产品标签工作。本文将探讨 PCF 的概念和中国数据集的内容。

PCF:量化产品生命周期对气候的影响

PCF 是一种评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全球变暖影响的技术。如下图所示,典型的 PCF 包括原材料提取和分销、产品制造、分销和零售、使用阶段以及处置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进行此类评估通常是为了评估产品的环保性能,以便进行改进和内部比较,或为产品申请经过验证的绿色标签。

来源:BSIBSI

要使 PCF 具有权威性和不同产品间的可比性,必须就产品生命周期中涉及的一系列材料和资源的排放因子达成共识。虽然目前已有 PCF 国际标准,如英国标准协会于 2008 年制定的 PAS 2050,但特定原材料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在不同地区和市场之间可能并不完全可比。因此,建立地区产品级排放因子数据库可以提供更本地化、更准确的指导。根据《温室气体议定书》,一些国家已经开发并实施了国家 PCF 数据库,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韩国、瑞士和美国。

中国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概览

中国首个 PCF 因子数据库是根据产品级碳足迹量化国际指南 ISO 14067:2018 中概述的原则和方法创建的。数据库中的排放因子已在不同数据源之间进行了标准化,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所有温室气体。在将其他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时,参考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的 100 年全球升温潜能值(GWP100)。由于所有参考公开资料的数据收集时间不同,研究人员使用 2020 年中国电网的平均碳排放量重新计算了所有排放因子。

该数据库目前包括多个部门和流程的排放因子,其中包括

  1. 能源产品 (172 项):包括各种能源产品,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热能、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和氢能。此外,还包括 2020 年中国电网的平均碳排放量。
  2. 工业产品 (378 项):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学品、聚合物化学品、橡胶、制冷部件、纺织品、电子产品、光伏设备和其他一般设备。
  3. 家用产品 (361 项):包括食品、服装产品、不同工艺的用水量、家用电器和消费品。
  4. 交通运输 (44 项):包括公路交通、航空、铁路、水运、电梯和自动扶梯以及各种货物和货运方式的交通排放。
  5. 废物处理 (60 项):包括城市固体废物、工业污泥、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污水、工 业废水、农业废水和沥滤液。
  6. 碳汇 (66 项):包括各种森林产品以及造林和再造林工作。该部门的所有排放因子均为负值,代表其从大气中吸收温室气体。

生命周期排放分为三类:

  1. 上游排放包括生产活动的用电和运输排放。
  2. 下游排放这包括产品使用阶段产生的排放。然而,不包括使用阶段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因为不同用户的用电量差异很大,可以计入家庭用电量。寿命终止时废物处理产生的排放也不包括在这一类别中。
  3. 废物管理排放废弃物处理:用户需要从废弃物处理部门选择与产品报废时相应的废弃物类型,而不是为前几类概述的每种产品提供与废弃物相关的排放。

作为一份公开透明的文件,数据库还提供了每个项目的详细来源、不确定性、数据收集时间以及负责每个数据点的主要研究人员。用户可通过以下在线门户访问数据库 lca.cityghg.com 或从 CAEP 网站下载电子表格工具。

向验证绿色产品标签迈出一步

经过 PCF 验证的产品可以获得产品碳足迹标签,如英国非营利组织碳信托基金颁发的标签。这些标签可以帮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消费者识别具有经过验证的排放数据和碳减排优势的产品,并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例如,韩国自 1998 年起就建立了国家产品排放系数数据库,并于 2009 年推出了自愿性产品碳标签(称为 CFP 标签)。截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共有 446 家公司的 3948 种产品获得了韩国 CFP 标签。CFP 标签样本如下。

资料来源韩国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KEITI)

尽管全球消费者对生态友好属性和环境影响的关注与日俱增,但经核实的产品可持续发展信息却严重滞后。虽然消费者希望做出环保的选择,但在目前缺乏产品绿色声明监管的情况下,许多消费者担心会出现 "洗绿 "现象。2021 年,消费者权益组织 Euroconsumers 在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了一项关于绿色消费的调查。调查发现,95% 的受访者经常参考产品标签来指导其购买决策,81% 的受访者认为标签应突出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然而,多达 53% 的消费者承认无法辨别真假绿色声明。

同样,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对消费选择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普华永道 2021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71% 的中国消费者希望购买重视和支持环保目标的产品,41% 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缺乏可持续产品是做出此类选择的主要障碍。此外,建立健全可靠的绿色产品标签体系也符合中国的碳减排议程,因为绿色消费是中国气候指令中的关键行动项目之一。国务院于 2021 年 10 月发布的《二氧化碳排放封顶与碳中和工作指南》详细指出,国家将扩大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建立一个国家认可的产品绿色标签体系,可以极大地促进这一工作,并在此过程中防止猖獗的 "洗绿 "行为。随着首个国家级产品排放因子数据库的发布,公众根据经过验证的排放信息选择中国产品的未来或许指日可待。

资料来源

http://www.caep.org.cn/sy/tdftzhyjzx/zxdt/202201/t20220105_966202.shtml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earth-and-planetary-sciences/life-cycle-assessment

https://www.sohu.com/a/514779000_121123899

https://mp.weixin.qq.com/s/0GakmSmRX8wKsneC_DaK0w

https://ec.europa.eu/environment/eussd/smgp/pdf/Product_Carbon_Footprint_study.pdf

https://eplca.jrc.ec.europa.eu/lifecycleassessment.html

https://www.carbontrust.com/what-we-do/assurance-and-certification/product-carbon-footprint-label

https://www.ccpit.org/a/20211104/20211104vprx.html

https://www.greenqueen.com.hk/consumers-cant-identify-greenwashing/

https://www.pwccn.com/zh/industries/retail-and-consumer/publications/consumer-insights-survey-2021-china-report.html

http://www.epd.or.kr/eng/lci/internationalDb00.do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standards_supporting/GHG%20Protocol%20PAS%202050%20Factsheet.pdf

https://www.bsigroup.com/LocalFiles/en-GB/standards/BSI-sustainability-guide-product-carbon-footprinting-for-beginners-UK-EN.pdf

https://ghgprotocol.org/life-cycle-databases

今天就开始使用Seneca ESG工具包

监控投资组合中的ESG表现,创建自己的ESG框架,并做出更明智的商业决策。

Toolkit

Seneca ESG

感兴趣?立即联系我们

请填写右侧表单或直接通过以下邮箱与我们联系

sales@senecaesg.com

新加坡办公室

7 Straits View, Marina One East Tower, #05-01, Singapore 018936

+65 6223 8888

阿姆斯特丹办公室

Gustav Mahlerplein 2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82 MA

(+31) 6 4817 3634

上海办公室

No. 299, Tongren Road, #2604B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200040

(+86) 021 6229 8732

台北办公室

77 Dunhua South Road, 7F Section 2, Da'an District Taipei City, Taiwan 106414

(+886) 02 2706 2108

河内办公室

Viet Tower 1, Thai Ha, Dong Da Hanoi, Vietnam 100000

(+84) 936 075 490

利马办公室

Av Jorge Basadre Grohmann 607 San Isidro, Lima, Peru 15073

(+51) 951 722 377

东京办公室

1-4-20 Nishikicho, Tachikawa City, Tokyo 190-0022

-